债权是基于债务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通过合同产生。
权利义务
股东要承担公司的经营责任,有公司的表决权、剩余索取权。
债权人对公司事物无表决权,无权干预债务人的经营管理。
风险
股权要承担公司的经营风险,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可能还会承担连带责任。
债权不承担公司的经营风险,但要承担因公司经营不善而导致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
收益
债券一般只拿固定利息收入和到期偿还本金,不参与公司利润的分配。
股权通过股息和股权增值的资本利得来获得收益,有权参与公司的利润分配。
破产清算
当企业破产清算时,要先偿还公司债权人的本息,然后才能在股东之间分配盈余或剩余财产。
企业清偿权优先顺序:一般债务>次级债务>优先股>普通股。
股票是永久性投资,只能通过在股票交易市场中买卖转让才能收回投资,加之股票投资的风险性很大,使得股票的流通性较强,相应地其交易价格也就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股东在转让股票时收回的金额与股票市场的波动直接相关。
公司债券作为有期限的债权凭证,可以定期收取本金,投资风险较小,其流通范围和流通频率均小于股票,交易价格的变动较为平缓。
关注点
債權人權益是指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是債權人對企業資產的要求權。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就是企業將來應歸還債權人的債務,會計上稱之為負債。
債權人權益是債權人要求到期償還資產本息的權利,所有者權益是所有者要求分享企業利潤的權利。企業對債權人和所有者分別承擔著不同的經濟責任,在會計上有必要對債權人權益和所有者權益分別進行核算,因此資產與權益的數量關係應進一步用下列公式表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上述等式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這一等式是設置賬戶、複式記賬、設定和編製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
債權人權益和所有者權益的不同
債權人權益和所有者權益雖然都是對企業資產的要求權,都是兩個會計要素,都是反映了企業的資金來源,但兩者又有著本質的差別。
區別在於所有者權益是剩餘權益,在償還了債權人權益後,剩餘部分才是所有者權益。債權人權益是企業債權人對企業全部資產的要求權;而所有者權益是企業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要求權。可見,債權人對企業資產的要求權優先於所有者。當企業進行清算時,在支付了破產、清算費用後將優先用於償還負債,如有剩餘資產,才能按比例返還所有者。
債權人權益是負債,企業存續期間內須償還;所有者權益是資本,企業存續期間內不償還。
股東權益與債權人權益的比較
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的全部資產有兩個來源,一是自有資金,即所有者權益;二是借入資金,即債權人權益。
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都是公司資金來源的途徑,目的都是希望能夠從公司的經營中獲得收益。但是公司債權人和公司股東又是兩種性質不同、權利義務有別、法律地位迥異的利益主體。公司股東是公司的所有人,具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公司債權人則被公司法看作是契約法上的一種請求權人,他們除了依據與公司的契約上所規定的權利之外,對於公司的事務不得享有更多的權利。具體而言,股東權益和債權人權益的差別主要體現在:
1.股東權益與債權人權益在公司經營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債權人與公司之間只是存在債權債務關係,他們無權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我們可以將債權人權益稱為“不參與權益”。而股東憑藉其所擁有的權益可以直接參与公司的經營管理,也可以委托他人間接進行經營管理,我們可以將股東權益稱為“參與權益”。
2.股東權益和債權人權益各自承擔的風險不同。從財產求償權來看,債權人權益優先於股東權益。債權人權益是以公司全部資產為要求對象的,而股東權益是對全部資產扣除負債後的凈資產的所有權,是一種剩餘權益。另一方面,在公司的解散清算過程中,債權人權益也排在所有者權益之前。與風險承擔相吻合,債權人權益要求的報酬率一般低於股東權益要求的報酬率。不管公司經營狀況如何,債權人的權益報酬率是相對穩定的,除非公司資不抵債。而所有者權益的報酬率則隨著公司經營業績的變化而變化:當公司經營業績好時,所有者權益的報酬率就高,反之則低或者為零,甚至會損失初始的投入資本。
3.兩種權益的償還期限不同。股東權益在公司經營期內除依法轉讓外不得抽回資金,股東權益只有在清算後尚存剩餘財產時才有可能補償投入資本。而債權人權益有確定的償付日期,公司到期必須足額償付利息和本金,否則將面臨破產清算的風險。
相關條目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本條目相關文檔
本条目相关课程
不過,一家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也同樣是投資人應該關注的地方,企業的資本來源可能是由舉債或股東出資而來。
該如何判斷企業財務槓桿的使用程度?投資人可以觀察負債權益比這項指標。
這篇文章會介紹負債權益比(Debt To Equity Ratio)的方方面面,內容包括負債權益比的概念、計算公式、負債權益比高低代表什麼,以及評估負債權益比時的注意事項。
什麼是負債權益比?
負債權益比(Debt To Equity Ratio, D/E),又稱債務權益比或債務股本比,在財務分析上是衡量一家企業財務槓桿的指標,可用來顯示出企業的借貸債務的高低,因此也被視為財務槓桿的使用程度。
從負債權益比的數據結果,可以幫助投資人了解一家企業的資產組成中債務與股本的關係,其資金來源是以債務融資還是以股權融資為主。
這項數據指標對債權人(如銀行)來說是一項重要參考指標,因為負債權益比越高,代表企業在營運上使用較高舉債來運作,而不是企業本身自有的資本。因此,債權人可能會面臨款項無法收回的風險。
負債權益比公式與計算
負債權益比的計算方式是由「總負債」除以「股東權益」所得到的結果,反映出企業的債務與股東權益的比例,這兩項數據我們能從資產負債表中找到。
若企業舉債越多,其總負債高於股東權益,代表企業對債權人的保障程度較低,本身使用較高的財務槓桿比例較高;反之,若股東權益高於總負債,則表示企業對債權人來說保障程度較高。
舉例來說,假設A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顯示,股東權益為200萬元,總負債為100萬元,那麼A公司的負債權益比即為50%。
負債權益比查詢
負債權益比高低代表什麼?
債務多就一定有問題?對多數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來說,企業過度的舉債,會讓投資人及債權人擔心企業是否有償還債務的能力,因為如果無力償還債務,嚴重的話企業可能面臨破產倒閉。
那麼債務越少越好?不盡其然。
如果企業本身資金不多,就可能無法有效替公司創造更多的獲利機會。因此企業擁有適度的債務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從計算公式來看,當負債權益比>1,代表企業的總負債高於股東權益(分子大於分母)。對於企業來說,運用舉債的方式能發揮出槓桿的作用,只要運用得宜,能替企業帶來更高的獲利結果。
不過由於高負債權益比,代表企業使用較高的財務槓桿,企業要還款的利息成本也會增加,經營風險也會相對提升,對債權人來說也會比較沒有保障。
萬一遇到景氣衰退的情況下,在企業創舉債過高,可能會無法撐過那段日子,造成獲利無法應付還款的金額時,會提升企業生存的風險。
但是如果企業好好運營財務槓桿,在景氣好時,投資報酬率高於借貸的利率時,此財務槓桿的運作就能夠帶來正面的效果,對企業來說就不會是一件壞事。
當負債權益比<1,代表企業的總負債低於股東權益(分子小於分母),代表企業運用槓桿的程度較低。面對景氣不好時,就能夠降低債務償還的壓力,對經營風險也會較小。
但企業如果沒有充分發揮財務槓桿的作用,對於未來發展可能會使獲利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替股東賺錢的能力就會因此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