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2年10月8日,总部位于成都的中铁信托披露出一则股权转让信息。根据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公开转让中铁信托0.826%股权,转让底价1.08亿元。根据披露,中铁信托前两大股东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8.911%,中铁二局建设有限公司持股7.232%。成立于2002年12月11日,法定代表人为陈赤。
在国庆假期前夕,9月3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一则信息,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以底价1190万元挂牌转让西部信托0.18%股权。挂牌期为20个工作日,自9月30日起,至11月1日结束。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除了上述信托机构,华融信托、金谷信托、东莞信托、中诚信托等超过10家信托公司宣布股权调整,且多为小股东调整。
在此之前,9月26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信息显示,华融信托7.32%股权将于10月下旬在该平台公开拍卖,起拍价4.93亿元。
9月22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信息显示,北京宏达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国际信托1.64%股份将于10月20日在该平台公开拍卖,起拍价约2.25亿元。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9月1日,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60亿股股份(100%股权)转让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底价23.14亿元。
8月31日,百瑞信托控股股东电投产融(000958.SZ)公告表示,外资股东JPMorgan Chase&Co.(以下简称“摩根大通”)发来的《转让通知书》(以下简称“转让通知”),告知公司其将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所持百瑞信托19.99%股权。
8月29日,中海石油拟以底价2.65亿元挂牌转让北方国际信托3889.201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89%,此次股权转让信息披露起始日期为8月29日,信息披露结束日期为9月26日。若此次转让成功,则中海石油将退出北方国际信托股东席位。
此外,8月16日,中国华融就出售华融信托股权事宜发布公告表示,中国华融拟向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公司转让自身所持有的华融信托76.79%股权,总价为人民币615234.07万元,双方已签署《金融企业非上市国有产权交易合同》。
7月下旬,河南省豫粮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原信托9.124%股权因为合同纠纷被多次拍卖。
7月初,中诚信托3.3921%股权转让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招商,招商主体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披露起止日期为2022年07月07日至2022年12月27日。关于转让原因,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表示,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更好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战略。
此外,今年5月底,北京银保监局批复,同意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的金谷国际信托1.46%股权转让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用益信托资深研究员帅国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股东集中“撤退”可能跟公司的战略调整有关,优化调整资本布局,聚焦主业。此外,也与当前国内信托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风险暴露加速,不少信托公司业绩下滑显著,信托业已今非昔比了,可能不符合公司战略投资等相关要求。
一位信托业高管坦言,小股东在今年集中性退出信托公司,这背后与近两年信托业经营业绩下行压力较大、且监管政策不断收紧等息息相关。该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小股东退出后若大股东收购,则大股东持股权重有望增加,有利于信托机构优化公司内部股权结构,助力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李昂
投顾排行榜
APP专享直播
3022年10月8日,总部位于成都的中铁信托披露出一则股权转让信息。根据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公开转让中铁信托0.826%股权,转让底价1.08亿元。根据披露,中铁信托前两大股东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8.911%,中铁二局建设有限公司持股7.232%。成立于2002年12月11日,法定代表人为陈赤。
在国庆假期前夕,9月3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一则信息,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以底价1190万元挂牌转让西部信托0.18%股权。挂牌期为20个工作日,自9月30日起,至11月1日结束。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除了上述信托机构,华融信托、金谷信托、东莞信托、中诚信托等超过10家信托公司宣布股权调整,且多为小股东调整。
在此之前,9月26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信息显示,华融信托7.32%股权将于10月下旬在该平台公开拍卖,起拍价4.93亿元。
9月22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信息显示,北京宏达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国际信托1.64%股份将于10月20日在该平台公开拍卖,起拍价约2.25亿元。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9月1日,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60亿股股份(100%股权)转让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底价23.14亿元。
8月31日,百瑞信托控股股东电投产融(000958.SZ)公告表示,外资股东JPMorgan Chase&Co.(以下简称“摩根大通”)发来的《转让通知书》(以下简称“转让通知”),告知公司其将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所持百瑞信托19.99%股权。
8月29日,中海石油拟以底价2.65亿元挂牌转让北方国际信托3889.201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89%,此次股权转让信息披露起始日期为8月29日,信息披露结束日期为9月26日。若此次转让成功,则中海石油将退出北方国际信托股东席位。
此外,8月16日,中国华融就出售华融信托股权事宜发布公告表示,中国华融拟向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公司转让自身所持有的华融信托76.79%股权,总价为人民币615234.07万元,双方已签署《金融企业非上市国有产权交易合同》。
7月下旬,河南省豫粮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原信托9.124%股权因为合同纠纷被多次拍卖。
7月初,中诚信托3.3921%股权转让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招商,招商主体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披露起止日期为2022年07月07日至2022年12月27日。关于转让原因,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表示,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更好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战略。
此外,今年5月底,北京银保监局批复,同意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的金谷国际信托1.46%股权转让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用益信托资深研究员帅国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股东集中“撤退”可能跟公司的战略调整有关,优化调整资本布局,聚焦主业。此外,也与当前国内信托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风险暴露加速,不少信托公司业绩下滑显著,信托业已今非昔比了,可能不符合公司战略投资等相关要求。
一位信托业高管坦言,小股东在今年集中性退出信托公司,这背后与近两年信托业经营业绩下行压力较大、且监管政策不断收紧等息息相关。该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小股东退出后若大股东收购,则大股东持股权重有望增加,有利于信托机构优化公司内部股权结构,助力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李昂
投顾排行榜
APP专享直播
9月29日,散热材料商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泉新材”)闯关创业板,IPO成功过会。
资料显示,公司是一家以热管理材料为核心的多元化功能性材料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和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等,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股权频繁转让、公开数据“打架”、业务成长性遭质疑,从招股书来看,过会的思泉新材仍不能“高枕无忧”。
一年内股权18次转让
公司前身思泉有限于2011年6月成立,由张花美、骆凌云出资创立,于2016年7月整体改制设立股份公司。变更后任泽明持股比例达37.45%,成为实控人。第二、第三大股东廖骁飞、吴攀分别持股19.68%、18.68%。
2016年11月,思泉新材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票代码为839556。
自2018年1月起,公司开始股份转让。任泽明、吴攀均以6.9元/股的转让价格进行转让,任泽明转让了2次,共49.6万股;吴攀转让3次,共29.5万股。
同样在当年1月,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后决定发行数量不超过340万股股票,发行价格为7.33元/股。
更频繁的股份转让发生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仅一年时间,思泉新材的股权发生了18次转让,转让价格波动大。
在18次转让中,有8次涉及到任泽明,7次涉及到廖骁飞,3次涉及吴攀,这三人正是现任思泉新材董事长和董事。
在交易中,呈现出低价受让、高价转让的特点。2018年7月,任泽明以2.5元/股的受让价格接受了30万股,这一价格明显低于历来交易价格。
往后的时间里,任泽明三次以8元/股的转让价格共转让145万股;也曾进行三次受让,均是5元/股的价格,受让87.5万股。
不过也有例外,2018年7月任泽明曾以10元/股的“高价”受让3000股,但招股书却没有注明转让方,这一点也备受外界质疑。
廖骁飞也曾在2019年两次以8元/股的价格转让共72.5万股,又四次受让共121万股,均是以5元/股的价格。另一大股东吴攀也存在这一操作,以8元/股的价格转让共72.5万股,以5元/股的价格收购共68.9万股。
从2018年1月到2019年7月,一年半的时间内,公司股权转让达到23次。
频繁的股份转让后,任泽明持股32.15%,为公司实控人;廖骁飞和吴攀分别持股19.60%、16.33%,为第二、第三大股东。
就在2019年7月,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决定发行155.24万股,发行价格为8元/股。对比此前多次以5元/股甚至2.5元/股的受让价格,这一发行价格公允性令人质疑。
2019年12月-2020年1月,吴攀又分别以10元/股的价格转让1000股、以12元/股转让33万股。2020年3月,任泽明、廖骁飞、吴攀分别将48.2万股、43.9万股、10.9万股转让,每股价格均为12元。和此前其受让价格相比,这一转让价不止翻倍。
公开数据互相“打架”
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公司曾因未按时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在2019年期间,也由于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被采取监管工作提示。
根据全国股转系统公司监管一部文件,2019年,思泉新材与深圳市晶磁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关联交易500万元,与华碳(重庆)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华碳”)发生关联交易960万元,合计1460万元。公司对以上行为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违反相应的法律法规。
但是,根据招股书,2019年公司与重庆华碳发生关联交易包括516.35万元加工费、178.67万元采购存货费用和55.88万元购买生产设备费用,合计750.9万元,与统一公布的960万元相差超过209万元。
交易数据与监管数据明显“打架”,也令人对思泉新材的经营水平有所保留。
此前,公司招股书还存在被打回重写的情况。深交所审核问询提及,招股说明书篇幅冗长,存在大量重复内容,信息披露缺乏针对性,投资者决策有效信息不足等问题。
“请发行人全面修改、完善招股说明书相关章节内容。”深交所表示。即便如此,在更新的招股书中,依然存在公开数据矛盾的问题。
业务成长性遭质疑
2019-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思泉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265.57万元、29514.29万元、44887.74万元。净利润分别实现3656.38万元、5369.52万元、5812.82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217.55万元、5132.97万元和5448.18万元,增长乏力。
也就是说,2021年公司营收增加了近1.54亿元,扣非净利润仅增长315.21万元。
问题出在主要产品盈利能力减弱上。报告期内,人工合成石墨散热材料系公司收入主要来源,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九成。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3.68%、34.67%和27.61%,逐年下滑。其中,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的毛利率从32.61%跌至25.58%。
“随着供应厂商的逐渐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走低。”思泉新材表示。
在行业竞争压力和客户降价压力双重夹击下,尽管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销量涨幅分别为110.65%和261.38%,却对盈利毫无助益。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单价明显下滑,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分别下滑30.88%、3.14%。
9月29日,散热材料商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泉新材”)闯关创业板,IPO成功过会。
资料显示,公司是一家以热管理材料为核心的多元化功能性材料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和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等,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股权频繁转让、公开数据“打架”、业务成长性遭质疑,从招股书来看,过会的思泉新材仍不能“高枕无忧”。
一年内股权18次转让
公司前身思泉有限于2011年6月成立,由张花美、骆凌云出资创立,于2016年7月整体改制设立股份公司。变更后任泽明持股比例达37.45%,成为实控人。第二、第三大股东廖骁飞、吴攀分别持股19.68%、18.68%。
2016年11月,思泉新材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票代码为839556。
自2018年1月起,公司开始股份转让。任泽明、吴攀均以6.9元/股的转让价格进行转让,任泽明转让了2次,共49.6万股;吴攀转让3次,共29.5万股。
同样在当年1月,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后决定发行数量不超过340万股股票,发行价格为7.33元/股。
更频繁的股份转让发生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仅一年时间,思泉新材的股权发生了18次转让,转让价格波动大。
在18次转让中,有8次涉及到任泽明,7次涉及到廖骁飞,3次涉及吴攀,这三人正是现任思泉新材董事长和董事。
在交易中,呈现出低价受让、高价转让的特点。2018年7月,任泽明以2.5元/股的受让价格接受了30万股,这一价格明显低于历来交易价格。
往后的时间里,任泽明三次以8元/股的转让价格共转让145万股;也曾进行三次受让,均是5元/股的价格,受让87.5万股。
不过也有例外,2018年7月任泽明曾以10元/股的“高价”受让3000股,但招股书却没有注明转让方,这一点也备受外界质疑。
廖骁飞也曾在2019年两次以8元/股的价格转让共72.5万股,又四次受让共121万股,均是以5元/股的价格。另一大股东吴攀也存在这一操作,以8元/股的价格转让共72.5万股,以5元/股的价格收购共68.9万股。
从2018年1月到2019年7月,一年半的时间内,公司股权转让达到23次。
频繁的股份转让后,任泽明持股32.15%,为公司实控人;廖骁飞和吴攀分别持股19.60%、16.33%,为第二、第三大股东。
就在2019年7月,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决定发行155.24万股,发行价格为8元/股。对比此前多次以5元/股甚至2.5元/股的受让价格,这一发行价格公允性令人质疑。
2019年12月-2020年1月,吴攀又分别以10元/股的价格转让1000股、以12元/股转让33万股。2020年3月,任泽明、廖骁飞、吴攀分别将48.2万股、43.9万股、10.9万股转让,每股价格均为12元。和此前其受让价格相比,这一转让价不止翻倍。
公开数据互相“打架”
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公司曾因未按时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在2019年期间,也由于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被采取监管工作提示。
根据全国股转系统公司监管一部文件,2019年,思泉新材与深圳市晶磁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关联交易500万元,与华碳(重庆)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华碳”)发生关联交易960万元,合计1460万元。公司对以上行为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违反相应的法律法规。
但是,根据招股书,2019年公司与重庆华碳发生关联交易包括516.35万元加工费、178.67万元采购存货费用和55.88万元购买生产设备费用,合计750.9万元,与统一公布的960万元相差超过209万元。
交易数据与监管数据明显“打架”,也令人对思泉新材的经营水平有所保留。
此前,公司招股书还存在被打回重写的情况。深交所审核问询提及,招股说明书篇幅冗长,存在大量重复内容,信息披露缺乏针对性,投资者决策有效信息不足等问题。
“请发行人全面修改、完善招股说明书相关章节内容。”深交所表示。即便如此,在更新的招股书中,依然存在公开数据矛盾的问题。
业务成长性遭质疑
2019-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思泉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265.57万元、29514.29万元、44887.74万元。净利润分别实现3656.38万元、5369.52万元、5812.82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217.55万元、5132.97万元和5448.18万元,增长乏力。
也就是说,2021年公司营收增加了近1.54亿元,扣非净利润仅增长315.21万元。
问题出在主要产品盈利能力减弱上。报告期内,人工合成石墨散热材料系公司收入主要来源,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九成。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3.68%、34.67%和27.61%,逐年下滑。其中,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的毛利率从32.61%跌至25.58%。
“随着供应厂商的逐渐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走低。”思泉新材表示。
在行业竞争压力和客户降价压力双重夹击下,尽管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销量涨幅分别为110.65%和261.38%,却对盈利毫无助益。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单价明显下滑,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分别下滑30.8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