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g Kong
  • Daily

【哪個公司的內部控制有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常见的十大问题汇总 |门道 |KM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案例之会计研究 |

11 月 3, 2022 公司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所选案例公司为 KM 公司,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其内控缺陷披露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企业依据规范,制定了相应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但是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公司的披露的认定标准不全面,二是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全面、不清晰;三是披露的内容真实性值得怀疑。KM 公司在内控披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状况差,管理层披露动机不强、公司治理问题、外部监管不足,违法成本低、会计师事务所未发挥有效作用等。

1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1 选题背景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不断向更加具体的方向迈进。1985 年,美国注会协会联合其他协会一起建立一个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尝试找到解决财务造假、信息不实的方法。1987 年,COSO 委员会成立,其成立的一大目的是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探讨。经过该会成员不断地努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产生于几年之后,它便是 COSO 报告,其理论在美国及国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001 年,美国安然公司突然披露巨额亏损,随后,美国证监会对安然公司进行调查,揭露了安然公司的内部交易和财务造假的丑闻。2002 年,世通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也逐渐浮出水面,美国证监会指控世通公司涉嫌财务欺诈。接连爆出的丑闻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监管层的信心,资本市场萎靡不振。为了提升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维护市场的稳定,美国当局以极高的效率推动了萨班斯法案的迅速通过。该法案提高了对美国上市公司的监管的要求,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独立性的要求,并制定了严厉了处罚措施。萨班斯法案的 404 条款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作出了一系列的明确的规范。该条款确定了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责任,并提及公司管理层及审计机构必须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一系列的严格评估,同时出具相应的报告,这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受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影响,我国监管机构开始逐步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2006 年,我国沪深两市分别颁布了内部控制指引,两部内控指引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披露评估结果。2008 年,我国发布了相关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阐述。两年后,又发布了配套指引,其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内容与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相关。为了对其信息披露进行规范,证监会于 2014 年发布了信息披露编报第 21 号规则,对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尽管我国目前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披露进行指导,但大量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国企业在此方面的披露依然存在着报告披露不完整、不真实、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不当等一系列问题。近两年,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如何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加强企业在此方面存在的漏洞的公布,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 内控缺陷披露与投资者Spira L(2010)等人主要以当前英国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关的要求为例,探讨了披露做为一种监管工具的使用。研究者对内部控制概念和其报告的演变进行了追踪,之后研究了最近的内控披露的例子,确定他们处理披露要求的方式范围并探查披露行为对公司的行为及披露受众产生的影响。在文章的后面部分,总结出信息披露的生命周期,如图 1.1 所示:

Kim Ittonen (2011)研究了投资者对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的反应。研究表明,最初开始的结果显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投资来说是个好消息。在管理层公布内部控制报告之后,只有当事务所出具的鉴证报告与管理层之前公布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保持一致,超额的收益才会是正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当审计师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以后,其在波动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变化。池国华、张传财、韩洪零(2012)研究了内部缺陷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在研究中,公布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会显著提高投资者对风险的感受程度。如果公司披露了内控缺陷,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会被更多的人使用,这些会加强内控缺陷对单个投资者风险意识的负面作用。………………………2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披露的相关理论2.1 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分类及后果2.1.1 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与界定为保证正常经营、公司的财务报告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及降低公司触碰现行法律底线和法规的可能性,企业通常会创设一套内部控制制度。这套制度可以为单位达到目的提供合理的保证,但完美无瑕的内部控制制度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无法实现建立这套制度的目标。企业建立这一整套制度产生的结果与其目标相偏离,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制度本身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二是制度自身存在不完善之处。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与内部控制缺陷有着一些相似之处,极易被混淆,但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是天然存在的。它是指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者在设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前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和内控体系建立之后,当它在运转时,尽管一切都依据设计的所有程序执行,还是没有办法达到预想的样子,无法实现企业设立的目标的可能性。它的固有局限性着重体现在下述五点上:(1)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内部控制通常是按照一套程序进行的,当企业在实施这些程序时,通常需要付出一些成本。当企业设立一套十分复杂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在关键的节点上设置的岗位数目增加,需要投入的人员增多,会带来企业成本的上升。但是,制度如果过于简单,其有效性必然会受到影响,企业的经营出更可能出现问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会受到质疑,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会考虑相关的成本和能带来的效益,确定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案。不过在实践中,成本与收益的判断通常难以精确统计,需要进行主观的判断。当主观的判断存在失误时,那么企业会因确立了十分简单的内控制度而面临的巨大损失或因确立了十分复杂的内控制度而导致成本开支庞大,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及财务状况。(2)受串通舞弊的影响。职权分离和互相监督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观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相容岗位的同事在工作中日渐熟悉,可能会产生合谋的现象。两人或者多人以遵守制度作为掩护,串通起来,共谋私利,做出危害企业利益的事情,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3)受管理层越权的限制。企业的统治层超脱于内部控制之上会使内控系统形同虚设。当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无法正确使用所掌握的权利,出现在审批时越过自己的职权,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等行为时,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督将处于“真空”的状态。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企业会形成一股不正之风。当企业出现管理层越权行为时,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会受到质疑,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2.2 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及原因内部控制的五要素都可能产生缺陷,主要体现在企业设立的控制制度无法对其正常开展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另外,还包括信息与沟通不畅、员工履职存在问题、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存在矛盾与冲突、纠错机制不能察觉这些问题,并作出合理的降低风险措施等。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企业上下缺少合规的意识。合规意识更多的来自于上层管理者。当企业的管理者严格要求自己,在员工面前表现出自己对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制度流程的正面态度,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遵守各项规则,在企业才能形成带头效应。一个缺少合规意识的企业,当员工认为合规与自己个人无关,只是某些合规部门的事情时,在企业就无法产生将各个流程和环节的控制联系起来,内部控制缺陷随之产生。(2)缺乏进行风险管理建设的人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人才缺乏也是原因之一。经济不断发展之后,企业的规模与以前相比不断扩大,对内部控制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实施内部控制的人才不仅仅要十分了解企业的各项业务,还需要熟悉内部控制的作用机制。(3)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足。公司的组织结构会影响其公正地开展日常工作。我国一些企业并未将审计与财务区分出来,二者属于同一个部门,这样的审计更多地偏向于会计控制系统的维护,而非针对于企业的全部业务和所有部门。除此之外,一些企业设置了单独的审计部门,并且配备固定职工开展审计工作,但由于企业的领导人轻视内部审计,并不能看到它对于改进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目标的巨大作用,反而认为内审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团结,影响自己在员工面前的威信,致使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真正的权力,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得不到其他部门的配合,即使查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点,也会因为没有领导的支持而无法对缺陷进行修正。(4)员工的素质与内部控制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的内部控制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很多人员的配合。一些公司的培训流于形式,员工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致使内部控制不能按照设计者的意图正常运行。这造成了运行缺陷。…………………………

3 KM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 253.1 KM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253.2 KM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及其披露…………………………. 304 改善 KM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建议 ………………………………… 514.1 从 KM 公司自身出发改善内控缺陷披露 ……………………….. 514.2 从外部监管角度改善内控缺陷披露 ……………………………….. 56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6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所选案例公司为 KM 公司,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其内控缺陷披露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企业依据规范,制定了相应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但是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公司的披露的认定标准不全面,二是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全面、不清晰;三是披露的内容真实性值得怀疑。KM 公司在内控披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状况差,管理层披露动机不强、公司治理问题、外部监管不足,违法成本低、会计师事务所未发挥有效作用等。

1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1 选题背景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不断向更加具体的方向迈进。1985 年,美国注会协会联合其他协会一起建立一个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尝试找到解决财务造假、信息不实的方法。1987 年,COSO 委员会成立,其成立的一大目的是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探讨。经过该会成员不断地努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产生于几年之后,它便是 COSO 报告,其理论在美国及国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001 年,美国安然公司突然披露巨额亏损,随后,美国证监会对安然公司进行调查,揭露了安然公司的内部交易和财务造假的丑闻。2002 年,世通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也逐渐浮出水面,美国证监会指控世通公司涉嫌财务欺诈。接连爆出的丑闻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监管层的信心,资本市场萎靡不振。为了提升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维护市场的稳定,美国当局以极高的效率推动了萨班斯法案的迅速通过。该法案提高了对美国上市公司的监管的要求,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独立性的要求,并制定了严厉了处罚措施。萨班斯法案的 404 条款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作出了一系列的明确的规范。该条款确定了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责任,并提及公司管理层及审计机构必须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一系列的严格评估,同时出具相应的报告,这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受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影响,我国监管机构开始逐步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2006 年,我国沪深两市分别颁布了内部控制指引,两部内控指引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披露评估结果。2008 年,我国发布了相关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阐述。两年后,又发布了配套指引,其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内容与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相关。为了对其信息披露进行规范,证监会于 2014 年发布了信息披露编报第 21 号规则,对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尽管我国目前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披露进行指导,但大量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国企业在此方面的披露依然存在着报告披露不完整、不真实、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不当等一系列问题。近两年,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如何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加强企业在此方面存在的漏洞的公布,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 内控缺陷披露与投资者Spira L(2010)等人主要以当前英国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关的要求为例,探讨了披露做为一种监管工具的使用。研究者对内部控制概念和其报告的演变进行了追踪,之后研究了最近的内控披露的例子,确定他们处理披露要求的方式范围并探查披露行为对公司的行为及披露受众产生的影响。在文章的后面部分,总结出信息披露的生命周期,如图 1.1 所示:

Kim Ittonen (2011)研究了投资者对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的反应。研究表明,最初开始的结果显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投资来说是个好消息。在管理层公布内部控制报告之后,只有当事务所出具的鉴证报告与管理层之前公布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保持一致,超额的收益才会是正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当审计师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以后,其在波动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变化。池国华、张传财、韩洪零(2012)研究了内部缺陷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在研究中,公布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会显著提高投资者对风险的感受程度。如果公司披露了内控缺陷,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会被更多的人使用,这些会加强内控缺陷对单个投资者风险意识的负面作用。………………………2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披露的相关理论2.1 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分类及后果2.1.1 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与界定为保证正常经营、公司的财务报告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及降低公司触碰现行法律底线和法规的可能性,企业通常会创设一套内部控制制度。这套制度可以为单位达到目的提供合理的保证,但完美无瑕的内部控制制度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无法实现建立这套制度的目标。企业建立这一整套制度产生的结果与其目标相偏离,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制度本身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二是制度自身存在不完善之处。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与内部控制缺陷有着一些相似之处,极易被混淆,但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是天然存在的。它是指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者在设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前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和内控体系建立之后,当它在运转时,尽管一切都依据设计的所有程序执行,还是没有办法达到预想的样子,无法实现企业设立的目标的可能性。它的固有局限性着重体现在下述五点上:(1)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内部控制通常是按照一套程序进行的,当企业在实施这些程序时,通常需要付出一些成本。当企业设立一套十分复杂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在关键的节点上设置的岗位数目增加,需要投入的人员增多,会带来企业成本的上升。但是,制度如果过于简单,其有效性必然会受到影响,企业的经营出更可能出现问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会受到质疑,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会考虑相关的成本和能带来的效益,确定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案。不过在实践中,成本与收益的判断通常难以精确统计,需要进行主观的判断。当主观的判断存在失误时,那么企业会因确立了十分简单的内控制度而面临的巨大损失或因确立了十分复杂的内控制度而导致成本开支庞大,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及财务状况。(2)受串通舞弊的影响。职权分离和互相监督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观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相容岗位的同事在工作中日渐熟悉,可能会产生合谋的现象。两人或者多人以遵守制度作为掩护,串通起来,共谋私利,做出危害企业利益的事情,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3)受管理层越权的限制。企业的统治层超脱于内部控制之上会使内控系统形同虚设。当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无法正确使用所掌握的权利,出现在审批时越过自己的职权,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等行为时,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督将处于“真空”的状态。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企业会形成一股不正之风。当企业出现管理层越权行为时,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会受到质疑,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2.2 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及原因内部控制的五要素都可能产生缺陷,主要体现在企业设立的控制制度无法对其正常开展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另外,还包括信息与沟通不畅、员工履职存在问题、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存在矛盾与冲突、纠错机制不能察觉这些问题,并作出合理的降低风险措施等。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企业上下缺少合规的意识。合规意识更多的来自于上层管理者。当企业的管理者严格要求自己,在员工面前表现出自己对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制度流程的正面态度,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遵守各项规则,在企业才能形成带头效应。一个缺少合规意识的企业,当员工认为合规与自己个人无关,只是某些合规部门的事情时,在企业就无法产生将各个流程和环节的控制联系起来,内部控制缺陷随之产生。(2)缺乏进行风险管理建设的人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人才缺乏也是原因之一。经济不断发展之后,企业的规模与以前相比不断扩大,对内部控制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实施内部控制的人才不仅仅要十分了解企业的各项业务,还需要熟悉内部控制的作用机制。(3)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足。公司的组织结构会影响其公正地开展日常工作。我国一些企业并未将审计与财务区分出来,二者属于同一个部门,这样的审计更多地偏向于会计控制系统的维护,而非针对于企业的全部业务和所有部门。除此之外,一些企业设置了单独的审计部门,并且配备固定职工开展审计工作,但由于企业的领导人轻视内部审计,并不能看到它对于改进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目标的巨大作用,反而认为内审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团结,影响自己在员工面前的威信,致使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真正的权力,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得不到其他部门的配合,即使查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点,也会因为没有领导的支持而无法对缺陷进行修正。(4)员工的素质与内部控制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的内部控制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很多人员的配合。一些公司的培训流于形式,员工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致使内部控制不能按照设计者的意图正常运行。这造成了运行缺陷。…………………………

3 KM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 253.1 KM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253.2 KM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及其披露…………………………. 304 改善 KM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建议 ………………………………… 514.1 从 KM 公司自身出发改善内控缺陷披露 ……………………….. 514.2 从外部监管角度改善内控缺陷披露 ……………………………….. 56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6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21世纪初,安然、世通等企业财务舞弊案曝光,引起了各国监管机构对公司内控的高度关注。我国也制定了针对内部控制的系列法规,并逐步在上市公司中分批分类推进实施。

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搭建起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框架。2010年4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出台,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立。

对投资者而言,内控审计报告作为评判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第三方文件,增加了一个审视公司的角度与窗口,可以更加清晰地为公司“画像”。本期《深视监管》聚焦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意见,与投资者一起探究其中门道,共同练就“火眼金睛”。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根据其重要程度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在上市公司内控出现重大缺陷时,会计师大概率会出具非标准内控审计报告。若遇到不同年度公司均存在内控缺陷但内控审计意见骤然反转,或者审计意见与内控缺陷严重程度明显不符等情形,投资者就要留点神了。

比如,有的公司同样的内控缺陷一直存在,但不同年度的内控审计意见却截然不同;有的公司内控明显存有缺陷,但内控审计意见却干干净净。

内部控制除了加强风险防范、提升经营效率,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公司内控力度不足时,很可能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产生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财务舞弊。

财报审计意见与内控审计意见一致,投资者容易做出评判。从上市公司披露情况看,大部分公司的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意见相同。

但也存在两类意见不一致的情形。经记者梳理,2020年度,深市146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控审计或鉴证报告,其中约7%的公司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意见类型不匹配。当两者有差异,尤其是内控审计意见差,而财报审计意见相对较好时,投资者需要提高警惕,特别关注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以*ST金洲为例,公司2019年和2020年连续出现财报意见好于内控意见的情况。因缺少对子公司丰汇租赁运作、人事、财务方面的管理监督,以及丰汇租赁存在租赁、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失效等事项,公司2019年度内控被出具否定意见。受丰汇租赁影响,公司当年的财务报告部分事项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财报仅被出具保留意见。

从往年的情况看,还存在内控审计为否定意见,财务报告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反常情形。

无论是不实的内控审计意见,还是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意见不匹配,都会让投资者挠头不已。本意是让投资者对公司加深了解的独立审计意见,为何却让人更绞尽脑汁?保证内控有效性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对内控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记者梳理发现,上市公司有动机、中介机构不作为等多方因素,综合导致了这些“不省心”的情形。

设计缺陷: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有的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

运行缺陷:现存设计适当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人员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无法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

按其严重程度分类:

重大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

重要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其严重程度不如重大缺陷但足以引起负责监督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人员(如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关注的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

内控制度审计的作用主要包括:

1、有利于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有助于确定审计程序的实施程度以及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

3、有助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4、有助于将审计重心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进行转变。

内控制度审计

内控制度审计,是指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以内部控制为对象,在评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决定被抽查会计资料的内容、范围和程序,以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的一项科学的审计方法,是从传统的以会计事项为基础的审计所转化和发展过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方式。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本制度于2008年5月22日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基本规范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科学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二是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企业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三是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则,要求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全过程中贯彻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四是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五是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产物。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的基本要素:

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制度。

严格的审批检查制度。

健全的会计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严密的保管保卫制度。

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控制的两个层面分为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

整体层面:主要与控制环境相关;与被审计单位整体相关;考虑舞弊和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

业务流程层面:与业务流程和认定相关;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控制活动。

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内部控制了解步骤

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重要交易类别;

了解重要交易流程,并记录获得的了解;

确定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计划审计工作

注册会计师需恰当地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员进行适当的督导。

实施审计工作

注册会计师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将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的测试结合进行。

评价控制缺陷

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和认定标准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和认定标准类似,相对而言,注册会计师更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注册会计师在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的基础上,需评价其识别的各项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并影响其审计结论。

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相关;

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即经济有效地使用企业资源,以最优方式实现企业的目标;

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从事经营活动。

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制度,指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可以真实、完整地提供企业的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所制定的法律制度。

国有独资企业

国有独资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国有独资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非执行董事

非执行董事又称外部董事,是指除了董事身份外与公司没有任何其他契约关系的董事。非执行董事对执行董事起着监督、检查和平衡的作用。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职责是监督管理层、参与制定公司业务及事务上的方向、及对董事会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和其它问题发表肯定和客观的意见。

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是否必须按年平均摊销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有残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