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g Kong
  • Daily

【公司財務資料】新手學財報 |季報 |了解財報的10大重點 |

11 月 1, 2022 公司

財務報表​​就像是公司的體檢報告,想知道公司的財務狀況是否健康、盈利表現是否持續成長、資產規模如何、現金的流向變化,從數據就能看透。

股神巴菲特倡導的價值投資就是透過閲讀公司的財務報表,了解公司的過去,並分析公司的競爭優勢,尋找出能持續多年賺取利潤的企業。

這篇文章將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大家了解財務報表的基礎知識。你會發現閱讀財報一點都不難,只要掌握財報的結構和幾個關鍵指標,就算是小白也能迅速評估公司的價值,選出值得投資的優質股。

什麽是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Financial Statement),簡稱財報,主要記錄一家上市公司在過去特定期限的財政表現,如盈利表現、持有多少現金、總資產與負債等。如果投資者想投資在一家公司,必須先透過閲讀財報,研究公司是否擁有長久且持續增長的盈利能力。

一般來說,假如財報數字亮眼,表示公司的營運狀況良好,將會吸引衆多投資者把錢投入公司股票,並進一步抬高股價;假如財報數字糟糕,則會透出危險訊號,投資者將會避開該公司股票,導致股價開始往下滑。

財報主要分爲兩種:季報、年報。從字面上可以看出,季報紀錄公司過去三個月的表現,每個季度(3個月)公佈一次;年報則紀錄公司過去一年的表現,每個財政年(12個月)公佈一次。

季度報告(Quarter Report),簡稱季報,主要紀錄公司每3個月的財政表現。一般來説,季報的内容與數據比較簡短概要,因爲只記錄一個季度的財政表現,業績解釋部分相對比年報少。

馬來西亞交易所(Bursa Malaysia)規定,馬來西亞上市公司需在每個季度的結賬日結束後的2個月内發佈業績。例如,季度結賬日為6月30日,季報的公佈日最遲落在8月31日。

美國股市方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美國上市公司需在每個季度的結賬日結束後的45天内,發佈季報。例如,季度結賬日為9月30日,需在11月14日前(45天内)發佈季報。實際公佈日期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相比季報的簡單直接,年報內容動輒上百頁,詳細紀錄了公司在過去一個財政年的業績表現。除了盈利、資產、負債、現金流等數據,公司管理層會發表當年度的業績總結、發展策略、對未來的展望、業務潛在風險等。投資者可透過年報了解公司實際經營情況、評估競爭優勢和真實價值。

按照交易所規定,馬來西亞上市公司需在財政年結賬日後的4個月內,公佈全年業績。例如,年度結賬日為6月30日,年報的公佈日最遲落在10月31日;年度結賬日為12月31日,年報的公佈日最遲落在4月30日。

美國股市方面,交易所規定美國上市公司需在財政年結賬日後的60至90天內,公佈全年業績。基於結賬日的不同,幾乎每個月份都有年報出爐。不過,美股有所謂的「超級財報季」,大部分大型企業都會選擇在每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公佈業績,形成財報旺季。

認識財務報表會計準則

為了確保財報披露足夠和有用的信息,上市公司會按照會計準則準備財報。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的會計準則,就連財報的格式、呈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IFRS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適用於全球120個國家;US GAAP 美國公認會計準則,適用於美國上市公司。

GAAP 和 IFRS 是兩種不同的會計準則。兩者有獨自的記賬標準,不同標準會影響財報的整體表現,進而使投資者誤會公司的價值。

下面為大家整理出 GAAP 和 IFRS 的3大區別,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讀者可以細讀。覺得有點難消化也可以先略過不看,直接往下了解三大財務報表的重點項目。

庫存記錄法主要分爲2種:先進先出(First In First Out, FIFO)、後進先出(Last In First Out, LIFO)。

先進先出法(FIFO)指的是優先售出早期購入的貨物。舉個例子,公司分別在6月、7月、8月以100美元、120美元、160美元購入新貨。當公司需要在8月出售貨物,必須優先售出最早購入的貨物,也就是出售在6月以100美元購入的貨。

FIFO 是常見的庫存記錄法,它符合 GAAP 和 IFRS 會計準則。采用 FIFO 的優點是存貨價格更接近市場價格,公司不能自行調整價格,這有助於投資者更好的掌握公司價值。缺點則是當物價上漲時,會出現利潤大增的問題,進而增加公司稅收問題。

後進先出法(LIFO)和 FIFO 相反,LIFO 指的是優先售出最新購入的貨物。舉個例子,公司個別在6月、7月、8月以100美元、120美元、160美元購入新貨。當公司需要在8月出售貨物,必須優先售出最新購入的貨物,也就是出售在8月以160美元購入的貨物。

LIFO 庫存記錄法只符合 GAAP 會計準則。采用 LIFO 的優點是當物價上漲時,會產生更高的銷售成本和更低的庫存餘額。由於 LIFO 導致淨收入降低,所以納稅金額會相對地減少。當稅務費用減少,將使公司有更好的盈利表現、更多收入,讓公司繼續發展。

在 IFRS 制度下,公司的存貨、不動產、廠房和設備、無形資產和有價證券投資都被允許進行重新估值。然而,在 GAAP 制度下,公司是不被允許重新估值。

若公司價值能進行重估價值,有助於投資者判斷公司價值的高低、是否會增值或貶值等情況。若公司無法進行重估,投資者將無法獲得最新的價值。舉個例子,一塊地的價值是10萬美元,五年后的價值是50萬美元。若公司采用 IFRS,就能記錄5年後的重估價值(50萬美元);而 GAAP 則無法進行重估,所以只能記錄原先的價值(10萬美元)。

GAAP 要求非流動性資產,如建築物、交通工具、機器等,需要按照歷史成本估值並進行適當的折舊。舉個例子,假設一家公司在2011年買入價值5萬美元的機器,在2021年時,公司需要按照當時買入的價格(5萬美元)來計算機器的折舊。

IFRS 則允許非流動性資產按照最初成本或者當前市場價格,進行非流動性資產的折舊計算。舉個例子,假設一家公司在2011年買入價值5萬美元的機器,在2021年的市場價值為5.5萬美元,公司則可以選擇利用最初成本價(5萬美元)或者當前市場價格(5.5萬美元)來計算機器的折舊。

折舊是一筆費用。如果公司使用 IFRS 準則,利用當前市場價格進行折舊,將會導致公司費用增加。續 IFRS 的例子,公司機器從5萬美元升至5.5萬美元,這增值的5千美元會使公司的折舊費同時上漲。若使用 GAAP,公司不會面臨資產增值而導致折舊費增加。基於「收入 – 成本 – 費用 = 盈利」框架,當費用增加,就會導致盈利減少。

為什麼投資者都抗拒閲讀財報?

財報充斥著各種專業術語和數字,很多投資者對財報的印象是看不懂,花了很長時間翻閱財報,卻還是不理解當中透露的信息,更別說是從中找出有成長潛力或是隱藏地雷訊號的公司了。

其實,在閱讀財報時,不需要從第一頁仔細讀到最後一頁,只需聚焦在財報的三大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再搭配閱讀管理層聲明(Director Statement)、前景(Prospect),以及一些附註內容(note),即可掌握公司財務重點和實際表現。

畢竟,我們不是會計師或專業財經分析師,不需要將財報的每一個數字都研究透徹。懂得使用刪除法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能節省不少時間,去發掘更多有潛質公司。

搞懂3大財務報表

想要透過財報掌握公司整體運營狀況,可以專注閲讀3大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損失與獲益報表,是公司盈虧表現的成績單,主要記錄公司買賣交易中所產生的盈虧表現。想知道公司在賺錢或虧錢、業績比起上個會計期間好或壞,都能透過損益表觀察。

損益表不僅顯示公司當期的營收、支出、稅後淨利等,還展示了公司的獲利結構,比如毛利(Gross Profit)是多少?代表本業所賺取收入的營業利益(Operating Profit)又有多少,能幫助投資者了解公司透過本業(核心業務)的賺錢能力。

下面以 Apple 2021財政年的財務報表作爲例子,説明損益表幾項關鍵數據。

營業收入是 Apple 透過售賣商品與服務所賺取的收入。公司在2021財政年的營業收入為3658.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45.15億美元,成長33%左右。

Years ended 指公司財政年結束日期。在 Apple 最新財報可以看出,公司共展示3年的財報數據,利於投資者比較歷史業績,進行判斷。

毛利率是公司在扣除運營開銷(如銷售成本、營業費用與開銷等)後,得到的盈利數字。

經營一門企業需要成本運營,例如購貨成本、運輸服務費等。這些成本費用都需要記錄在損益表裏。

從營業額扣除這些成本開銷後,就能得出公司的毛利是多少。

運營成本指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資金,例如研發費用、市場推廣費用、行政費用、租金、水電費等。將這些成本從損益表中扣除,才能計算淨利。

財報顯示,Apple 的全年運營成本達到438.87億美元,可細分為兩大類:研究與開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銷售人員(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淨收入(又稱為淨利潤)是在公司繳付稅務之後的所得盈利。每家公司都有義務繳交稅款給國家。在扣除稅款之後,我們就能得到公司究竟是處在淨利或淨虧。

財報顯示,Apple 在2021財政年淨利是946.8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的574.11億美元相比,上漲65%左右。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主要記錄自公司創立到最新結算日,共持有多少資產與負債,例如擁有多少廠房、機器、交通工具、現金、貸款、股本等。因此,資產負債表會特別注明「截至」(as at)最新結算日期。

資產負債表主要分成3大部分:總資產(Total Assets)、總負債(Total Liabilities)、股東權益(Shareholder’s Equity)。

它的組成結構是: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

資產可分爲流動性資產和非流動性資產。

流動性資產(Current assets)指的是能在短期内(1年内)變現成現金的資產。流動性資產包括應收賬款(Trade and other receivable)、庫存(Inventories)、現金及現金等價物(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有價證券(Marketable securities)等。

非流動性資產(Non-current assets)則是指需要用更長的時間(1年或以上)才能變現的資產。非流動性資產包括產業、機械和設備(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有價證券(Marketable securities)等。

以 Apple 爲例,截至2021年9月25日,公司的總資產為3510億美元。

負債可分爲流動性負債和非流動性負債。

流動性負債(Current liabilities)指的是能在短期内(1年内)償還的負債。常見的流動性負債包含應付賬款(Trade and other payables)、短期借貸(Borrowings)、定期債務(Term debt)等。

非流動性負債(Non-Current Liabilities)則是指需要用更長時間(1年或以上)才能償還的債務。常見的非流動性負債包含長期借貸(Borrowings)、定期債務(Term debt)、長期租賃負債(Lease liabilities)、遞延稅務負債(Deferred tax liabilities)等。

截至2021年9月25日,Apple 的總負債為2879.12億美元。

股東權益是公司總資產減去總負債所剩餘的淨值,也是公司的真實資產價值。若公司的資產少過負債,會面臨「資不抵債」,意思是公司無法利用資產償還債務,最後股東權益所剩無幾。公司也隨時會因為舉債過度而出現財務危機,甚至倒閉。

截至2021年9月25日,Apple 的總負債為630.9億美元。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主要記錄公司現金的支出和收入情況。想知道一家公司有沒有充裕的資金進行周轉和運營,可以在這個報表找到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買賣交易都以現金交易。有些客戶會賒賬,過後再付清賬款。一般來説,這些交易會記錄在損益表的營業額裏。若客戶無法償還欠款造成公司損失,會被列為壞賬并從營業額扣除。

由於現金流量表記錄現金的一進一出,而現金是一家公司的血液,現金多少將會影響公司是否擁有足夠資金擴充業務,或在面臨財務危機時度過難關。因此,相比起損益表,投資者會更加看重現金流量表的數據,利於投資者掌握公司現金狀況。

現金流量表主要分成3大部分:營業現金流(Cash Flows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投資現金流(Cash Flows From Investing Activities)、融資現金流(Cash Flows From Financing Activities)。

主要記錄所有運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進或流出,包含利潤、無形資產重新估值、折舊費、購買與銷售貨物、利息費用等。

主要記錄公司購買或出售土地、機器設備、廠房等資產所收入或支出的現金流動。購買資產會產生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變賣資產則會產生現金流入。值得留意的是,雖然購買資產(如機械與設備)會導致現金流減少,但公司支出這筆錢,有助於提高公司產品的數量與質量,未來有機會換取更大的收益。因此投資現金流出,不一定就是壞事。

主要記錄公司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即融資借貸),以及償還債務的現金流動狀況。需要注意的是,當這項現金流是正值時,代表有許多資金流入公司;反之,負值代表公司在支出資金。

財務報表​​就像是公司的體檢報告,想知道公司的財務狀況是否健康、盈利表現是否持續成長、資產規模如何、現金的流向變化,從數據就能看透。

股神巴菲特倡導的價值投資就是透過閲讀公司的財務報表,了解公司的過去,並分析公司的競爭優勢,尋找出能持續多年賺取利潤的企業。

這篇文章將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大家了解財務報表的基礎知識。你會發現閱讀財報一點都不難,只要掌握財報的結構和幾個關鍵指標,就算是小白也能迅速評估公司的價值,選出值得投資的優質股。

什麽是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Financial Statement),簡稱財報,主要記錄一家上市公司在過去特定期限的財政表現,如盈利表現、持有多少現金、總資產與負債等。如果投資者想投資在一家公司,必須先透過閲讀財報,研究公司是否擁有長久且持續增長的盈利能力。

一般來說,假如財報數字亮眼,表示公司的營運狀況良好,將會吸引衆多投資者把錢投入公司股票,並進一步抬高股價;假如財報數字糟糕,則會透出危險訊號,投資者將會避開該公司股票,導致股價開始往下滑。

財報主要分爲兩種:季報、年報。從字面上可以看出,季報紀錄公司過去三個月的表現,每個季度(3個月)公佈一次;年報則紀錄公司過去一年的表現,每個財政年(12個月)公佈一次。

季度報告(Quarter Report),簡稱季報,主要紀錄公司每3個月的財政表現。一般來説,季報的内容與數據比較簡短概要,因爲只記錄一個季度的財政表現,業績解釋部分相對比年報少。

馬來西亞交易所(Bursa Malaysia)規定,馬來西亞上市公司需在每個季度的結賬日結束後的2個月内發佈業績。例如,季度結賬日為6月30日,季報的公佈日最遲落在8月31日。

美國股市方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美國上市公司需在每個季度的結賬日結束後的45天内,發佈季報。例如,季度結賬日為9月30日,需在11月14日前(45天内)發佈季報。實際公佈日期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相比季報的簡單直接,年報內容動輒上百頁,詳細紀錄了公司在過去一個財政年的業績表現。除了盈利、資產、負債、現金流等數據,公司管理層會發表當年度的業績總結、發展策略、對未來的展望、業務潛在風險等。投資者可透過年報了解公司實際經營情況、評估競爭優勢和真實價值。

按照交易所規定,馬來西亞上市公司需在財政年結賬日後的4個月內,公佈全年業績。例如,年度結賬日為6月30日,年報的公佈日最遲落在10月31日;年度結賬日為12月31日,年報的公佈日最遲落在4月30日。

美國股市方面,交易所規定美國上市公司需在財政年結賬日後的60至90天內,公佈全年業績。基於結賬日的不同,幾乎每個月份都有年報出爐。不過,美股有所謂的「超級財報季」,大部分大型企業都會選擇在每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公佈業績,形成財報旺季。

認識財務報表會計準則

為了確保財報披露足夠和有用的信息,上市公司會按照會計準則準備財報。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的會計準則,就連財報的格式、呈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IFRS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適用於全球120個國家;US GAAP 美國公認會計準則,適用於美國上市公司。

GAAP 和 IFRS 是兩種不同的會計準則。兩者有獨自的記賬標準,不同標準會影響財報的整體表現,進而使投資者誤會公司的價值。

下面為大家整理出 GAAP 和 IFRS 的3大區別,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讀者可以細讀。覺得有點難消化也可以先略過不看,直接往下了解三大財務報表的重點項目。

庫存記錄法主要分爲2種:先進先出(First In First Out, FIFO)、後進先出(Last In First Out, LIFO)。

先進先出法(FIFO)指的是優先售出早期購入的貨物。舉個例子,公司分別在6月、7月、8月以100美元、120美元、160美元購入新貨。當公司需要在8月出售貨物,必須優先售出最早購入的貨物,也就是出售在6月以100美元購入的貨。

FIFO 是常見的庫存記錄法,它符合 GAAP 和 IFRS 會計準則。采用 FIFO 的優點是存貨價格更接近市場價格,公司不能自行調整價格,這有助於投資者更好的掌握公司價值。缺點則是當物價上漲時,會出現利潤大增的問題,進而增加公司稅收問題。

後進先出法(LIFO)和 FIFO 相反,LIFO 指的是優先售出最新購入的貨物。舉個例子,公司個別在6月、7月、8月以100美元、120美元、160美元購入新貨。當公司需要在8月出售貨物,必須優先售出最新購入的貨物,也就是出售在8月以160美元購入的貨物。

LIFO 庫存記錄法只符合 GAAP 會計準則。采用 LIFO 的優點是當物價上漲時,會產生更高的銷售成本和更低的庫存餘額。由於 LIFO 導致淨收入降低,所以納稅金額會相對地減少。當稅務費用減少,將使公司有更好的盈利表現、更多收入,讓公司繼續發展。

在 IFRS 制度下,公司的存貨、不動產、廠房和設備、無形資產和有價證券投資都被允許進行重新估值。然而,在 GAAP 制度下,公司是不被允許重新估值。

若公司價值能進行重估價值,有助於投資者判斷公司價值的高低、是否會增值或貶值等情況。若公司無法進行重估,投資者將無法獲得最新的價值。舉個例子,一塊地的價值是10萬美元,五年后的價值是50萬美元。若公司采用 IFRS,就能記錄5年後的重估價值(50萬美元);而 GAAP 則無法進行重估,所以只能記錄原先的價值(10萬美元)。

GAAP 要求非流動性資產,如建築物、交通工具、機器等,需要按照歷史成本估值並進行適當的折舊。舉個例子,假設一家公司在2011年買入價值5萬美元的機器,在2021年時,公司需要按照當時買入的價格(5萬美元)來計算機器的折舊。

IFRS 則允許非流動性資產按照最初成本或者當前市場價格,進行非流動性資產的折舊計算。舉個例子,假設一家公司在2011年買入價值5萬美元的機器,在2021年的市場價值為5.5萬美元,公司則可以選擇利用最初成本價(5萬美元)或者當前市場價格(5.5萬美元)來計算機器的折舊。

折舊是一筆費用。如果公司使用 IFRS 準則,利用當前市場價格進行折舊,將會導致公司費用增加。續 IFRS 的例子,公司機器從5萬美元升至5.5萬美元,這增值的5千美元會使公司的折舊費同時上漲。若使用 GAAP,公司不會面臨資產增值而導致折舊費增加。基於「收入 – 成本 – 費用 = 盈利」框架,當費用增加,就會導致盈利減少。

為什麼投資者都抗拒閲讀財報?

財報充斥著各種專業術語和數字,很多投資者對財報的印象是看不懂,花了很長時間翻閱財報,卻還是不理解當中透露的信息,更別說是從中找出有成長潛力或是隱藏地雷訊號的公司了。

其實,在閱讀財報時,不需要從第一頁仔細讀到最後一頁,只需聚焦在財報的三大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再搭配閱讀管理層聲明(Director Statement)、前景(Prospect),以及一些附註內容(note),即可掌握公司財務重點和實際表現。

畢竟,我們不是會計師或專業財經分析師,不需要將財報的每一個數字都研究透徹。懂得使用刪除法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能節省不少時間,去發掘更多有潛質公司。

搞懂3大財務報表

想要透過財報掌握公司整體運營狀況,可以專注閲讀3大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損失與獲益報表,是公司盈虧表現的成績單,主要記錄公司買賣交易中所產生的盈虧表現。想知道公司在賺錢或虧錢、業績比起上個會計期間好或壞,都能透過損益表觀察。

損益表不僅顯示公司當期的營收、支出、稅後淨利等,還展示了公司的獲利結構,比如毛利(Gross Profit)是多少?代表本業所賺取收入的營業利益(Operating Profit)又有多少,能幫助投資者了解公司透過本業(核心業務)的賺錢能力。

下面以 Apple 2021財政年的財務報表作爲例子,説明損益表幾項關鍵數據。

營業收入是 Apple 透過售賣商品與服務所賺取的收入。公司在2021財政年的營業收入為3658.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45.15億美元,成長33%左右。

Years ended 指公司財政年結束日期。在 Apple 最新財報可以看出,公司共展示3年的財報數據,利於投資者比較歷史業績,進行判斷。

毛利率是公司在扣除運營開銷(如銷售成本、營業費用與開銷等)後,得到的盈利數字。

經營一門企業需要成本運營,例如購貨成本、運輸服務費等。這些成本費用都需要記錄在損益表裏。

從營業額扣除這些成本開銷後,就能得出公司的毛利是多少。

運營成本指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資金,例如研發費用、市場推廣費用、行政費用、租金、水電費等。將這些成本從損益表中扣除,才能計算淨利。

財報顯示,Apple 的全年運營成本達到438.87億美元,可細分為兩大類:研究與開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銷售人員(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淨收入(又稱為淨利潤)是在公司繳付稅務之後的所得盈利。每家公司都有義務繳交稅款給國家。在扣除稅款之後,我們就能得到公司究竟是處在淨利或淨虧。

財報顯示,Apple 在2021財政年淨利是946.8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的574.11億美元相比,上漲65%左右。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主要記錄自公司創立到最新結算日,共持有多少資產與負債,例如擁有多少廠房、機器、交通工具、現金、貸款、股本等。因此,資產負債表會特別注明「截至」(as at)最新結算日期。

資產負債表主要分成3大部分:總資產(Total Assets)、總負債(Total Liabilities)、股東權益(Shareholder’s Equity)。

它的組成結構是: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

資產可分爲流動性資產和非流動性資產。

流動性資產(Current assets)指的是能在短期内(1年内)變現成現金的資產。流動性資產包括應收賬款(Trade and other receivable)、庫存(Inventories)、現金及現金等價物(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有價證券(Marketable securities)等。

非流動性資產(Non-current assets)則是指需要用更長的時間(1年或以上)才能變現的資產。非流動性資產包括產業、機械和設備(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有價證券(Marketable securities)等。

以 Apple 爲例,截至2021年9月25日,公司的總資產為3510億美元。

負債可分爲流動性負債和非流動性負債。

流動性負債(Current liabilities)指的是能在短期内(1年内)償還的負債。常見的流動性負債包含應付賬款(Trade and other payables)、短期借貸(Borrowings)、定期債務(Term debt)等。

非流動性負債(Non-Current Liabilities)則是指需要用更長時間(1年或以上)才能償還的債務。常見的非流動性負債包含長期借貸(Borrowings)、定期債務(Term debt)、長期租賃負債(Lease liabilities)、遞延稅務負債(Deferred tax liabilities)等。

截至2021年9月25日,Apple 的總負債為2879.12億美元。

股東權益是公司總資產減去總負債所剩餘的淨值,也是公司的真實資產價值。若公司的資產少過負債,會面臨「資不抵債」,意思是公司無法利用資產償還債務,最後股東權益所剩無幾。公司也隨時會因為舉債過度而出現財務危機,甚至倒閉。

截至2021年9月25日,Apple 的總負債為630.9億美元。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主要記錄公司現金的支出和收入情況。想知道一家公司有沒有充裕的資金進行周轉和運營,可以在這個報表找到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買賣交易都以現金交易。有些客戶會賒賬,過後再付清賬款。一般來説,這些交易會記錄在損益表的營業額裏。若客戶無法償還欠款造成公司損失,會被列為壞賬并從營業額扣除。

由於現金流量表記錄現金的一進一出,而現金是一家公司的血液,現金多少將會影響公司是否擁有足夠資金擴充業務,或在面臨財務危機時度過難關。因此,相比起損益表,投資者會更加看重現金流量表的數據,利於投資者掌握公司現金狀況。

現金流量表主要分成3大部分:營業現金流(Cash Flows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投資現金流(Cash Flows From Investing Activities)、融資現金流(Cash Flows From Financing Activities)。

主要記錄所有運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進或流出,包含利潤、無形資產重新估值、折舊費、購買與銷售貨物、利息費用等。

主要記錄公司購買或出售土地、機器設備、廠房等資產所收入或支出的現金流動。購買資產會產生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變賣資產則會產生現金流入。值得留意的是,雖然購買資產(如機械與設備)會導致現金流減少,但公司支出這筆錢,有助於提高公司產品的數量與質量,未來有機會換取更大的收益。因此投資現金流出,不一定就是壞事。

主要記錄公司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即融資借貸),以及償還債務的現金流動狀況。需要注意的是,當這項現金流是正值時,代表有許多資金流入公司;反之,負值代表公司在支出資金。

投資股市需要學會看基本面,而基本面的資訊,就來自企業財務報表。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管理能力,財務狀況健康與否,獲利模式與體質的變化,都會在財務報表中呈現出來。

但是一打開財報,幾十頁洋洋灑灑的數字和專業的會計詞彙,就算掃過一遍,也還是不知道它表達什麼意思?該從何看起?

坊間教我們看財報的理財書籍其實不少,關於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表這四大表,以及其中各種眉角的解說其實也算詳盡,不過翻完書你可能發現,許許多多專業名詞堆疊在一起,好像有看還是沒有懂。

凡事總是起頭難,對於小股東的我們來說,可以先試著從最實際的:了解這家公司會不會賺錢,來跨過進入財報世界的門檻。

雖說懂的人看門道,不懂的看熱鬧,讓我們就從幾個觀察企業是否真正賺錢的要素,當作了解財務報表的敲門磚,從看熱鬧變成看門道;在選擇標的前、買進股票後,都能透過財務報表,學會關心自己手中的個股。

這家公司會不會替我賺錢?ROA與ROE

企業存在的目的正是獲利,股東投資企業也是希望獲得報酬。身為小股東的我們需要了解一家公司使用資產賺錢的能力如何、有沒有妥當分配負債比重,為股東帶來的收益又是怎麼樣。

資產報酬率 (Return on Assets) 代表公司使用資產賺錢的能力:
資產報酬率 = 稅後淨利 / 總資產

總資產是企業投入的總資金。例如,為了開一家麵包店,我跟銀行借了60元 (總負債),向股東籌資40元 (股東權益),用這100元的資金投入營運;它是麵包店的資產總計,也是負債與股東權益的總和。以這100元賺到16.6元的稅後淨利,資產報酬率 (ROA) 就是16.6%。

至於總資產的金額應該以哪個時間點為準?以全年財務報表為例,大部份人會取期初 (1月) 與期末 (12月) 的平均值;但也有另一種看法,是直接以期初資產為準,認為這才代表真正的營運能力。

股東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equity) 代表公司為股東賺錢的能力:
股東權益報酬率 = 稅後淨利 / 股東權益

也就是說,這家麵包店雖然貸款60元,但股東們只投入了40元,就賺到16.6元的稅後淨利,意味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是41.5%。或許你會想,這樣的報酬率實在很棒,投資3年以上是不是就回本了?不過企業經營狀況每季、每年都會變化,今年能有41.5%的ROE,並不代表明年也會完全一樣。

一般而言,ROA在10%左右屬於正常範圍,而ROA、ROE這兩個數字愈高,代表企業的獲利能力愈好,但仍然必須和同業相比,才是比較客觀的觀察。如果ROA表現十分不錯,我們可以進一步看看公司在「賣產品」這方面做得夠不夠好。

稅後淨利、總資產、股東權益 數字哪裡找

稅後淨利:綜合損益表中間「本期(本年度)淨利」欄位
總資產:資產負債表中間「資產總計」或底部「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欄位
股東權益:資產負債表底部倒數第二行「權益總計」欄位

這家公司賺不賺錢?純益率告訴你

整體而言,我們若想知道這一家麵包店在去年賺了多少錢?帶來的利潤好不好?可以透過純益率來判斷。純益率也稱為「淨利率」,與營業收入相比,獲得的淨利比例愈高,表示公司獲利的能力愈強。這裡所需的資料,在綜合損益表裡就可以找到。

純益率 (Net Profit Margin) 代表公司獲利的能力:
純益率 = 稅後淨利 / 營業收入

然而,稅後淨利之中還包含了與本業不相關的業外收入,必須留意。假設總資產100元的這一家麵包店,選用在地的好原料用心製作,今年進帳90元營收,扣掉50元的材料錢、20元的店租與人員薪水,剩下的20元稱為營業淨利,再扣掉稅賦後,才是稅後淨利。

不過在計算要扣多少所得稅之前,必須先合計是否有除了麵包之外的其他收入。若沒有其他業外收入,以營所稅17%計算,須再減去3.4元的所得稅,麵包店的稅後淨利就是16.6元,純益率為18.4%。但若是麵包店把二樓轉租出去,收到15元的租金,純益率就會升至32.2%。

一家麵包店可能因為出售店內陳列的新銳藝術家畫作而得到高額業外收入,也可能因為二樓發生火災意外殃及一樓,招致龐大業外損失。這些跟麵包賣得好不好沒有關聯,但是會對純益率造成很大的影響。

所以在觀察純益率時,一方面可以連過去幾季/年的情形都一起參考,二方面也可以著重觀察營業淨利的變化,了解這家公司的本業經營是否穩定。此外,依產業性質不同,純益率的正常水準也都不同,所以還是需要跟同業一起比較才行。

營業收入、稅後淨利 數字哪裡找

營業收入:綜合損益表頂端「營業收入淨額」欄位
稅後淨利:綜合損益表中間「本期(本年度)淨利」欄位

那麼經營能力怎麼樣?用資產週轉率評量

與公司獲利相關的純益率,容易受到市場供需與業外經營的影響,所以我們還要參考與管理、銷售面相關的資產週轉率。外在大環境雖不是公司能夠控制,但內部的產能利用則是可以優化的,比如製造業降低生產線的閒置時間、運輸業提升載客量、旅館業減少閒置客房、餐飲業提升翻桌率等。把生財工具做最大利用,也是提升整體資產報酬率的重要方法。

資產週轉率 (Asset Turnover) 代表公司是否能充分運用固定資產,而且有效將產品出售:
資產週轉率 = 營業收入 / 總資產

當兩家麵包店都備有同樣規模的烤箱,比起隔壁每天只烤一次麵包,這一家麵包店每天有兩次麵包出爐。沒讓烤箱閒著,表示對固定資產有更好的利用率;但這麼多麵包也得都賣完,變成收入,資產週轉率才真的好。

除了提升烤箱的利用率,如果能讓麵包更快賣完,獲得的收入就可以更快投入週轉利用。長遠來看,這一家麵包店不必準備太多現金,就能順利循環營運下去,表示麵包店的流動資產週轉率是較好的。

如果把這裡的資產週轉率與前面所提到的純益率相乘,會發現所得結果正是資產報酬率 (ROA)。一家公司獲得的業內淨利潤愈好、固定資產盡量不閒置、商品都能盡快賣掉變成收益,公司體質自然會是健康的。

(稅後淨利 / 營業收入) / (營業收入 / 總資產) = 稅後淨利 / 總資產 = 資產報酬率

不過在研究財務報表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為了達成一定的資產報酬率,低週轉率的企業擁有較高純益率,而低純益率的企業傾向於追求高週轉率。

營業收入、總資產 數字哪裡找

營業收入:綜合損益表頂端「營業收入」欄位
總資產:資產負債表中間「資產總計」或底部「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欄位

股東權益亮麗 但財務體質真的好?看權益乘數

前面提到過,公司會不會為投資人賺錢,可以從資產報酬率 (ROA) 與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來判斷。但是只有ROE漂亮是不夠的,因為代表槓桿的權益乘數,能夠在經營面不一定有改善的時候,輕輕鬆鬆就把ROE放大。

權益乘數 (Equity Multiplier) 代表公司對外舉債的倍數:
股東權益乘數 = 總資產 / 股東權益

例如這一家麵包店用100元的總資產賺到16.6元的稅後淨利,資產報酬率是16.6%。在同樣的ROA之下,如果股東出資高達80元,權益乘數只有1.25,ROE為20.7%;但如果股東出資只有40元,向銀行借貸60元,權益乘數來到2.5,ROE也成為華麗的41.5%了。

舉債程度高不見得是壞事,而是要看公司的營運狀態如何,如果營收穩定、資產週轉率也良好,在這個大前提之下,適度舉債可以提升ROE、為股東帶來更多獲利;但在景氣不佳的大環境下,如果權益乘數偏高,公司的情況就不樂觀了。

顧客最近愛上了隔壁的炸雞排,麵包店門可羅雀,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麵包店決定跟銀行貸款來支應每個月的店面租金。試想,本業都面臨困難,還要想辦法還出貸款的本金或利息,麵包店的經營壓力肯定是愈來愈大,對於麵包店股東而言,這絕不會是一件好事。

投資股市需要學會看基本面,而基本面的資訊,就來自企業財務報表。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管理能力,財務狀況健康與否,獲利模式與體質的變化,都會在財務報表中呈現出來。

但是一打開財報,幾十頁洋洋灑灑的數字和專業的會計詞彙,就算掃過一遍,也還是不知道它表達什麼意思?該從何看起?

坊間教我們看財報的理財書籍其實不少,關於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表這四大表,以及其中各種眉角的解說其實也算詳盡,不過翻完書你可能發現,許許多多專業名詞堆疊在一起,好像有看還是沒有懂。

凡事總是起頭難,對於小股東的我們來說,可以先試著從最實際的:了解這家公司會不會賺錢,來跨過進入財報世界的門檻。

雖說懂的人看門道,不懂的看熱鬧,讓我們就從幾個觀察企業是否真正賺錢的要素,當作了解財務報表的敲門磚,從看熱鬧變成看門道;在選擇標的前、買進股票後,都能透過財務報表,學會關心自己手中的個股。

這家公司會不會替我賺錢?ROA與ROE

企業存在的目的正是獲利,股東投資企業也是希望獲得報酬。身為小股東的我們需要了解一家公司使用資產賺錢的能力如何、有沒有妥當分配負債比重,為股東帶來的收益又是怎麼樣。

資產報酬率 (Return on Assets) 代表公司使用資產賺錢的能力: 資產報酬率 = 稅後淨利 / 總資產

總資產是企業投入的總資金。例如,為了開一家麵包店,我跟銀行借了60元 (總負債),向股東籌資40元 (股東權益),用這100元的資金投入營運;它是麵包店的資產總計,也是負債與股東權益的總和。以這100元賺到16.6元的稅後淨利,資產報酬率 (ROA) 就是16.6%。

至於總資產的金額應該以哪個時間點為準?以全年財務報表為例,大部份人會取期初 (1月) 與期末 (12月) 的平均值;但也有另一種看法,是直接以期初資產為準,認為這才代表真正的營運能力。

股東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equity) 代表公司為股東賺錢的能力: 股東權益報酬率 = 稅後淨利 / 股東權益

也就是說,這家麵包店雖然貸款60元,但股東們只投入了40元,就賺到16.6元的稅後淨利,意味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是41.5%。或許你會想,這樣的報酬率實在很棒,投資3年以上是不是就回本了?不過企業經營狀況每季、每年都會變化,今年能有41.5%的ROE,並不代表明年也會完全一樣。

一般而言,ROA在10%左右屬於正常範圍,而ROA、ROE這兩個數字愈高,代表企業的獲利能力愈好,但仍然必須和同業相比,才是比較客觀的觀察。如果ROA表現十分不錯,我們可以進一步看看公司在「賣產品」這方面做得夠不夠好。

稅後淨利、總資產、股東權益 數字哪裡找

稅後淨利:綜合損益表中間「本期(本年度)淨利」欄位 總資產:資產負債表中間「資產總計」或底部「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欄位 股東權益:資產負債表底部倒數第二行「權益總計」欄位

這家公司賺不賺錢?純益率告訴你

整體而言,我們若想知道這一家麵包店在去年賺了多少錢?帶來的利潤好不好?可以透過純益率來判斷。純益率也稱為「淨利率」,與營業收入相比,獲得的淨利比例愈高,表示公司獲利的能力愈強。這裡所需的資料,在綜合損益表裡就可以找到。

純益率 (Net Profit Margin) 代表公司獲利的能力: 純益率 = 稅後淨利 / 營業收入

然而,稅後淨利之中還包含了與本業不相關的業外收入,必須留意。假設總資產100元的這一家麵包店,選用在地的好原料用心製作,今年進帳90元營收,扣掉50元的材料錢、20元的店租與人員薪水,剩下的20元稱為營業淨利,再扣掉稅賦後,才是稅後淨利。

不過在計算要扣多少所得稅之前,必須先合計是否有除了麵包之外的其他收入。若沒有其他業外收入,以營所稅17%計算,須再減去3.4元的所得稅,麵包店的稅後淨利就是16.6元,純益率為18.4%。但若是麵包店把二樓轉租出去,收到15元的租金,純益率就會升至32.2%。

一家麵包店可能因為出售店內陳列的新銳藝術家畫作而得到高額業外收入,也可能因為二樓發生火災意外殃及一樓,招致龐大業外損失。這些跟麵包賣得好不好沒有關聯,但是會對純益率造成很大的影響。

所以在觀察純益率時,一方面可以連過去幾季/年的情形都一起參考,二方面也可以著重觀察營業淨利的變化,了解這家公司的本業經營是否穩定。此外,依產業性質不同,純益率的正常水準也都不同,所以還是需要跟同業一起比較才行。

營業收入、稅後淨利 數字哪裡找

營業收入:綜合損益表頂端「營業收入淨額」欄位 稅後淨利:綜合損益表中間「本期(本年度)淨利」欄位

那麼經營能力怎麼樣?用資產週轉率評量

與公司獲利相關的純益率,容易受到市場供需與業外經營的影響,所以我們還要參考與管理、銷售面相關的資產週轉率。外在大環境雖不是公司能夠控制,但內部的產能利用則是可以優化的,比如製造業降低生產線的閒置時間、運輸業提升載客量、旅館業減少閒置客房、餐飲業提升翻桌率等。把生財工具做最大利用,也是提升整體資產報酬率的重要方法。

資產週轉率 (Asset Turnover) 代表公司是否能充分運用固定資產,而且有效將產品出售: 資產週轉率 = 營業收入 / 總資產

當兩家麵包店都備有同樣規模的烤箱,比起隔壁每天只烤一次麵包,這一家麵包店每天有兩次麵包出爐。沒讓烤箱閒著,表示對固定資產有更好的利用率;但這麼多麵包也得都賣完,變成收入,資產週轉率才真的好。

除了提升烤箱的利用率,如果能讓麵包更快賣完,獲得的收入就可以更快投入週轉利用。長遠來看,這一家麵包店不必準備太多現金,就能順利循環營運下去,表示麵包店的流動資產週轉率是較好的。

如果把這裡的資產週轉率與前面所提到的純益率相乘,會發現所得結果正是資產報酬率 (ROA)。一家公司獲得的業內淨利潤愈好、固定資產盡量不閒置、商品都能盡快賣掉變成收益,公司體質自然會是健康的。

(稅後淨利 / 營業收入) / (營業收入 / 總資產) = 稅後淨利 / 總資產 = 資產報酬率

不過在研究財務報表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為了達成一定的資產報酬率,低週轉率的企業擁有較高純益率,而低純益率的企業傾向於追求高週轉率。

營業收入、總資產 數字哪裡找

營業收入:綜合損益表頂端「營業收入」欄位 總資產:資產負債表中間「資產總計」或底部「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欄位

股東權益亮麗 但財務體質真的好?看權益乘數

前面提到過,公司會不會為投資人賺錢,可以從資產報酬率 (ROA) 與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來判斷。但是只有ROE漂亮是不夠的,因為代表槓桿的權益乘數,能夠在經營面不一定有改善的時候,輕輕鬆鬆就把ROE放大。

權益乘數 (Equity Multiplier) 代表公司對外舉債的倍數: 股東權益乘數 = 總資產 / 股東權益

例如這一家麵包店用100元的總資產賺到16.6元的稅後淨利,資產報酬率是16.6%。在同樣的ROA之下,如果股東出資高達80元,權益乘數只有1.25,ROE為20.7%;但如果股東出資只有40元,向銀行借貸60元,權益乘數來到2.5,ROE也成為華麗的41.5%了。

舉債程度高不見得是壞事,而是要看公司的營運狀態如何,如果營收穩定、資產週轉率也良好,在這個大前提之下,適度舉債可以提升ROE、為股東帶來更多獲利;但在景氣不佳的大環境下,如果權益乘數偏高,公司的情況就不樂觀了。

顧客最近愛上了隔壁的炸雞排,麵包店門可羅雀,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麵包店決定跟銀行貸款來支應每個月的店面租金。試想,本業都面臨困難,還要想辦法還出貸款的本金或利息,麵包店的經營壓力肯定是愈來愈大,對於麵包店股東而言,這絕不會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