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g Kong
  • Daily

【期貨公司場外市場業務】OTC |場外衍生品 |期貨行業高端對話 |

11 月 2, 2022 公司

  一是基礎交易層。基於場外衍生品交易主協議,期貨公司與包括證券公司、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及各類其他機構開展以商品、權益、利率、匯率及信用等各類標的的掉期、期權及遠期交易,由此形成場外衍生品業務基礎交易層。

  二是產品封裝層。根據各類客戶的實際需要,期貨公司需要將基礎交易層中各類交易進行封裝,以各類型客戶能夠接受的產品形式向目標客戶提供服務。可選擇的產品封裝形式包括資產管理、財富管理類產品;融資類產品;風險管理類產品及Delta One產品。

相關條目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本條目相關文檔

本条目相关课程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頁面分類: 金融衍生產品

回顧今年國內期貨市場,有一個亮點不容忽視,就是場外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伴隨著企業個性化風險管理需求的增長,場外業務模式更加成熟多樣,盈利能力也顯著提升。在規模高速擴張的同時,場外業務的發展也伴隨著煩惱。

2018年1月20日,在由和訊期貨主辦的第十五屆財經風雲榜期貨分論壇上,浙商期貨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軍、邁科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晴和、宏源期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化棟、長江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顯榮、方正中期期貨有限公司總裁許丹良以「場外業務與資產配置的機遇」為主題進行討論。

主持人:今年場外業務規模已達到1500億元,而去年只有25億元。場外業務如此爆發式增長的原因是什麼?爆發式的增長能對期貨公司業務有什麼樣的帶動作用?

胡軍:期貨行業這兩年其實一直在做場外業務,最近有一個品種基本上被期貨子公司包攬了,那就是橡膠。現在做的混合膠和天然膠的庫存基本上都在基差貿易手中。2017年,場外期權業務做的也很大,我們以前把它分開來,基差歸基差來做,場外期權歸場外期權來做。未來整個場外業務得到發展以後,基差和場外如何融合,共同服務實體經濟?我想要進行更多的推廣,這一塊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比較大的。

姜晴和:我想講六個字:定位、特徵、方向。

定位。我認為今天的傳統就是昨天的創新,今天的創新可能就是明天的傳統。所以創新的步伐是永遠不能停歇的,而且創新永遠都是相對的。比如說海外市場,現在我們國內認為是創新業務,實際上在國外早就是傳統的了。場外是場內的補充,都是市場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特徵。場內市場是一個標準市場,場外市場是一個個性市場。場內市場是一個基礎市場,場外市場是一個衍生市場。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各家公司的發展模式不一樣,發展方向不一樣,團隊在專業方向上也有所不同。

方向。既然我們有這麼多的不同,我們未來的場外市場就需要大家針對自己的特點和特徵在自己的專業基礎上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比如說我們是以做貿易商為背景的,我們在倉單交換、風險服務、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要多做工作。

譚顯榮:我覺得最核心的是兩個基本因素。

第一,期貨是標準化產品,與針對現貨市場多元化需求之間有不對稱性。相對來說,場外期權是更為適合的。第二,股指避險功能受到限制之後,2017年股票市場有很多機會,大家為了規避價格風險,想鎖定比較合理的價格,很多都去了場外期權的方式。

這兩點引發了期貨行業2017年場外市場爆發式增長。基於我的理解,還是股票的量最大,商品這一塊絕對量不大,但是整個發展速度和大家的認知來看,2017年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

那麼如何利用場外市場打好創新組合拳?場外市場對於期貨公司或者說推出場外期權業務的金融機構來說,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期權價格和對沖成本之間的比價。所以對沖人非常重要,要把這個業務發展好,一定要提升自身應用複製或者是模擬一個期權的能力,如果這個能力不夠,這個業務發展一定是受限制的。這取決於我們能力的提升和人才的培養等等方面。

王化棟:場外期權增長的規模和國際、場內交易相比還有差距。從國際成熟市場來看,我記得2013年我們到美國考察,其場外市場成交名義規模是場內的十倍左右。場外市場現在之所以快速發展,從國際市場來看,就源於場內市場是一個標準的市場,標準的市場與客戶的個性化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使得個性化的需求必須通過金融機構來滿足。金融機構用工具和資源形成個性化產品,來對沖客戶風險,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個性化的需求也帶來了場外衍生品的快速發展。

場外衍生品的發展也給這些以投行為代表的,包括一些國外的期貨商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新的能力點。我想這可能是2017年我們場外業務快速發展的原因。但是大家從另外一個層面可以看到,其實我們期貨公司的場外期權業務還是以期貨子公司為主體展開的。證券公司在2017年也做了大量的場外期權業務,他們是圍繞著股票等金融資產展開的,據我了解中信、中金、銀行等幾家券商,去年所帶來的收入都在10億以上,名義金額在2500億左右。收入比期貨行業2500億名義金額所帶來的收入高很多。

金融基礎資產對應的金融場外期權個性化的衍生產品,也是期貨公司的專業所在,也是我們的專業領域。我認為這一塊業務是我們期貨公司不應該放棄的。除了以商品為基礎的場外期權,以金融資產為對象的場外期權,也應該是期貨公司和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未來所經營的內容。希望這一塊可以為期貨公司帶來新一輪的利潤和收入增長。

許丹良:實際上場外市場規模並不算大。剛剛提到國際上場外市場的規模是場內市場10倍以上,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應該是多大的規模?中國期貨市場一直在進行量變的積累,而什麼時候實現質變?那就是我們利用場外市場把場內市場產品可以有機結合起來,為產業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服務。

我們的產業客戶能不能利用場內交易基礎品種進行風險對沖?我認為能力不夠。每一個生產環節都有很多的風險管理需求,沒有一個是標準化的、可以和場內品種結合起來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子公司要幫助他們把這些風險和場內品種結合起來。產業客戶的需求是規避價格大幅度波動帶來的風險敞口,同時他還希望對於價格大幅度波動,能夠製造一部分的風險收益,推翻了原來傳統的套期保值的思路,以前套期保值的思路是讓利潤平滑一點。

現在既要規避風險,還要在價格波動時掙的到Delta收益。而我們為他們提供服務,分散了風險,但是我們的訴求不是掙Delta收益,而是掙波動率的收益。我們和產業之間是一種有機結合,是一種長期共存穩定的局面。這種情況下有產業的需求,有專業的服務,場外市場會快速擴展,發展規模會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今天我們場內交易可以超過美國的場內交易規模,我們的場外交易也一定可以。

主持人:場外業務規模目前雖然出現快速增長,但是和全國經濟總量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既然未來還有這麼大的發展空間,風險管理子公司還需要克服那些問題才可以實現這個美好的期望?

許丹良:很好的一個問題。中國期貨行業服務實體唯一通道就是在子公司落地,因為期貨公司做不了。但是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什麼?中國的期貨行業幾百億淨資產,三萬多人。用我們整個期貨行業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服務都不匹配,更何況我們的子公司。我們的子公司100億淨資產,一千三四百人的規模,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而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

剛剛大家談到了期貨公司突圍方向,我認為期貨公司突圍最好的方向是風險管理,而不一定是財富管理。因為就財富管理而言,我們先天就不是證券、銀行的對手。因為論規模我們的先天稟賦就沒有那麼大的規模,但是風險管理市場巨大,是我們的專長。我們的子公司實力現在還遠遠不夠,所以我提一點倡議,我希望把風險管理子公司牌照回歸到期貨公司,使得期貨公司可以將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真正地落地做實。

主持人:風險管理子公司未來擔子重嗎?

王化棟:風險管理子公司是在原有期貨公司標準業務基礎上的一個產業鏈、價值鏈的延伸。實際上是對我們期貨公司經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的資源整合配套能力的考驗。如果說沒有專業能力的公司,我們是經營不下去的。如果說沒有綜合配套公司,這個公司也不可能有好的營收。從目前子公司情況來看,有兩類。一方面,大家認為我是從專業工具出發,利用場外的工具設計相應的產品。另一方面就是從客戶實際需求出發,或者說產業客戶,比如說永安資本去年做的很好,他們是從產業客戶期限角度出發的。這樣從客戶的需求和子公司的資源進行整合。

我自己認為,應該說兩個路徑都對,但是實際上最後兩個缺一不可。作為一個子公司而言,對我們的考驗一個是我們的專業性,我們的專業能力,他不僅對我們的管理是考驗,對風險控制是考驗,更重要的是對我們的工具,我們的產品等等的考驗。實際上客戶是我們的交易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做出對沖價差、把成本刨去、有收益、把風險控制住,這要求我們有非常強的專業能力,是對我們子公司專業能力的考驗。

這方面我們首先面臨專業人才,這個專業人才可能不僅僅是紙上談兵的金融工具,還有客戶個性化需求,場外場內產品等等都要了解和結合的東西。

另外還有資本。沒有資本是沒有話語權的。但是子公司現在在資金上有很多的困難。期貨公司不能給它擔保,作為股東而言,就很難在價值鏈上整合。

過去期貨公司一直是在嚴監管下標準化的經營,我們固有的模式,風險的戰略理念和經營這種非標的個性化業務,包括我們的決策機制、公司風險偏好,都要適應我們子公司的管理和決策,這也是一種考驗。因此人才、資本、經營管理都是對我們子公司的約束。

我非常贊成許總講到的,我們自己人為設立的、行業設立的藩籬能不能先自己拆掉,後面內在的專業能力、資本,這需要股東、期貨公司、市場來解決。內外結合,找到子公司發展的一條路徑。只有子公司充分發展,期貨公司的個性化經營和差異化經營,期貨公司新的商業模式都可以走出來。

主持人:資產管理子公司的情況現在比較尷尬,各位有什麼樣的思考?

姜晴和:我想講三點:現狀、困惑、出路。

場外期權,(Over the Counter Options,一般簡稱為OTC options,也可譯作「店頭市場期權」或「櫃檯式期權」)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的交易。

目錄

概述

場外期權(Over the Counter Options,一般簡稱為OTC options,也可譯作「店頭市場期權」或「櫃檯式期權」)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的交易。

場外期權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針對上市的個股設計,能夠覆蓋90%的股票(ST股、次新股等受到限制)。場外期權以做市商模式為主,由券商擔任所有投資者的對手方。

簡單來說,客戶僅需按交易規模支付某一比例的權利金,就能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約定數量的股票。

場外期權的參於者主要為投資銀行或其它的專業及機構性投資者。故於一般投資者眼中,場外期權市場的透明度相對會較低。然而,由於權證發行人很多時都會透過場外期權去對沖已賣出權證的風險。故此,場外期權的引伸波幅水平及變化,對一般權證投資者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根據交易場所是否是集中性的以及期權合約是否標準化,期權分場外期權和場內期權。場內期權與場外期權的區別最主要就表現在期權合約是否標準化。

特點

其性質基本上與交易所內進行的期權交易無異。兩者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場外期權合約的條款沒有任何限制或規範,例如行使價及到期日,均可由交易雙方自由釐訂,而交易所內的期權合約則是以標準化的條款來交易。

至於場外期權,基本上可以說是單對單的交易,當中所涉及的只有買方、賣方及經紀共三個參與者,或僅是買賣雙方,並沒有一個中央交易平台。故此,場外期權市場的透明度較低,只有積極參與當中活動的行內人(例如投資銀行及機構投資者)才能較清楚市場行情,一般散戶投資者難以得知場外期權的交易情況,比如期權的成交價以及引伸波幅水平等。

中國現狀

中國場外期權自2017年開始爆發,年末存量交易筆數(5901筆)較年初(1700筆)增長247%,初始名義本金規模達到5011.36億元。從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合約的交易對手來看,商業銀行、私募基金、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是場外衍生品市場的主要買方機構。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18年4月11日最新公布的場外證券業務開展情況報告(2018年第2期,總第29期)顯示,2018年4月,證券公司開展權益類場外金融衍生品初始交易6220筆,場外衍生品名義本金規模新增1049.55億,環比增長36.48%。期權交易集中度上升4%、互換交易集中上升1%,場外期權與收益互換集中度分別為88.09%、93.16%。

規定

按照規定,個人投資者是禁止參與場外期權業務的。2017年9月27日,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關於加強風險管理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適當性管理的通知》,明確:

一、風險管理公司不得與自然人客戶開展場外衍生品交易業務;

二、風險管理公司應當嚴格落實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加強對客戶的資信評估,防範信用風險。

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風險管理公司應立即開展自查工作,完善相關制度流程,不得新增與本通知要求不符的業務。存續業務存在本通知禁止情形的,存續業務到期終止,不得續期。

但隨着期權市場升溫,不少私募將場外期權門檻降低,使得原本僅限於機構的金融衍生品,普通投資者也觸手可及。

行業監管

暫停券商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衍生品業務

2018年 4月10日晚間,暫停證券公司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期權的消息在市場上傳播。媒體從業內獲悉,券商確實收到監管部門窗口指導,自2018年4月11日起暫停證券公司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衍生品業務,證券公司不得新增業務規模,存量業務到期自動終止,不得續期。

場外期權,(Over the Counter Options,一般簡稱為OTC options,也可譯作「店頭市場期權」或「櫃檯式期權」)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的交易。

目錄

概述

場外期權(Over the Counter Options,一般簡稱為OTC options,也可譯作「店頭市場期權」或「櫃檯式期權」)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的交易。

場外期權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針對上市的個股設計,能夠覆蓋90%的股票(ST股、次新股等受到限制)。場外期權以做市商模式為主,由券商擔任所有投資者的對手方。

簡單來說,客戶僅需按交易規模支付某一比例的權利金,就能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約定數量的股票。

場外期權的參於者主要為投資銀行或其它的專業及機構性投資者。故於一般投資者眼中,場外期權市場的透明度相對會較低。然而,由於權證發行人很多時都會透過場外期權去對沖已賣出權證的風險。故此,場外期權的引伸波幅水平及變化,對一般權證投資者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根據交易場所是否是集中性的以及期權合約是否標準化,期權分場外期權和場內期權。場內期權與場外期權的區別最主要就表現在期權合約是否標準化。

特點

其性質基本上與交易所內進行的期權交易無異。兩者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場外期權合約的條款沒有任何限制或規範,例如行使價及到期日,均可由交易雙方自由釐訂,而交易所內的期權合約則是以標準化的條款來交易。

至於場外期權,基本上可以說是單對單的交易,當中所涉及的只有買方、賣方及經紀共三個參與者,或僅是買賣雙方,並沒有一個中央交易平台。故此,場外期權市場的透明度較低,只有積極參與當中活動的行內人(例如投資銀行及機構投資者)才能較清楚市場行情,一般散戶投資者難以得知場外期權的交易情況,比如期權的成交價以及引伸波幅水平等。

中國現狀

中國場外期權自2017年開始爆發,年末存量交易筆數(5901筆)較年初(1700筆)增長247%,初始名義本金規模達到5011.36億元。從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合約的交易對手來看,商業銀行、私募基金、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是場外衍生品市場的主要買方機構。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18年4月11日最新公布的場外證券業務開展情況報告(2018年第2期,總第29期)顯示,2018年4月,證券公司開展權益類場外金融衍生品初始交易6220筆,場外衍生品名義本金規模新增1049.55億,環比增長36.48%。期權交易集中度上升4%、互換交易集中上升1%,場外期權與收益互換集中度分別為88.09%、93.16%。

規定

按照規定,個人投資者是禁止參與場外期權業務的。2017年9月27日,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關於加強風險管理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適當性管理的通知》,明確:

一、風險管理公司不得與自然人客戶開展場外衍生品交易業務;

二、風險管理公司應當嚴格落實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加強對客戶的資信評估,防範信用風險。

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風險管理公司應立即開展自查工作,完善相關制度流程,不得新增與本通知要求不符的業務。存續業務存在本通知禁止情形的,存續業務到期終止,不得續期。

但隨着期權市場升溫,不少私募將場外期權門檻降低,使得原本僅限於機構的金融衍生品,普通投資者也觸手可及。

行業監管

暫停券商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衍生品業務

2018年 4月10日晚間,暫停證券公司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期權的消息在市場上傳播。媒體從業內獲悉,券商確實收到監管部門窗口指導,自2018年4月11日起暫停證券公司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衍生品業務,證券公司不得新增業務規模,存量業務到期自動終止,不得續期。